今年恰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二十周年,亦是我国启动国家公园体制改革十周年。在国家林草局近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孙鸿雁副司长描绘了一幅国家公园建设从破冰探索到系统推进的壮阔图景。这十年,我们不仅构建了全球规模最大的国家公园体系,更见证了旗舰物种回归、生态系统复苏的生态奇迹。
国家公园的生态效应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与深度释放。三江源头,藏羚羊、藏野驴种群大幅增长,“千湖美景”重现,草地植被盖度显著提升。三江源国家公园将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头整体纳入保护范围,2.3万名生态管护员的辛勤守护,换来了生态与生计的双赢,牧民年均增收显著,获得感、幸福感持续增强;大熊猫家园,四川、陕西、甘肃三省73个保护地成功整合,6条生态廊道打通了13个大熊猫局域种群间的“血脉”,野生大熊猫数量从20世纪80年代的1100只恢复到约1900只;东北虎豹栖息地智能化的“天空地”监测体系织就保护天网,东北虎、东北豹数量实现翻倍增长。吉林长白山重现虎踪,栖息地向外扩展200多公里,“众山皆有虎”的壮景正初步回归;海南热带雨林,全球最濒危灵长类之一的海南长臂猿野外种群持续增长,成为全球同类物种中唯一增长种群。生态搬迁群众收入倍增,黎族文化、雨林奇观与茶旅产业交融共生;武夷秘境,闽赣携手一体化保护,新物种雨神角蟾惊艳亮相,珍禽黄腹角雉种群稳定。生态茶园建设与更高的生态补偿标准,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百姓的金山银山。
这一系列亮眼成就的背后,是“绿水青山”理念引领下的系统变革。国家公园体系的高效运转,源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深刻实践与制度创新的坚实支撑。40余项顶层设计文件为国家公园工作勾勒清晰蓝图,《国家公园法》进入立法审议关键阶段,标志着法治保障日益完善。央地协同的联席会议机制、整合组建的科研监测平台、对历史遗留问题的妥善解决,共同构筑了国家公园可持续发展的四梁八柱。五大公园的实践表明,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并非此消彼长,而是通过制度创新形成良性循环。无论是三江源的“一户一岗”还是海南的“等值置换”,都在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范式。
十年磨一剑。国家公园体制改革的巨大成功,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强大的生命力。当三江源头千湖重现碧波,当东北林海虎啸山林,当海南雨林猿声再起,我们看到的不仅是物种的复苏,更是古老东方生态智慧的璀璨新生。
国家公园体系正成为美丽中国最富生机的绿色引擎。随着国家公园法即将落地,我们有理由期待这片生态屏障将更加牢固。未来,让每个国家公园都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让大地的绿色脉搏更强劲地跳动。这既是对二十年理念坚守的最好致敬,更是我们留给未来的永恒生机。(久泰平)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邮箱:ChinaJilin@126.com